详情

基于GNSS掩星数据的长三角区域对流层顶高度时空特征研究

申报人:鞠睿 申报日期:2024-04-07

基本情况

2024
基于GNSS掩星数据的长三角区域对流层顶高度时空特征研究 盲选
创新训练项目
工学
测绘类
B、学生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选题
创新类
2024-04
2025-04
对流层顶是对流层和平流层间的一个分割区域,在两者间物质和能量交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流层顶高度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因此,其历来是研究的热点。低轨卫星GNSS掩星观测能获取地球大气廓线信息,并且数据具有全天候、高精度、高垂直分辨率、长期稳定等优点。本项目拟基于GNSS掩星廓线产品实现长三角区域的对流层顶高度估计,并研究对流层顶高度时空变化特征,为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和航空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项目主持人参与“基于无人机GNSS观测的低层大气折射率廓线反演”项目研究,部分创新成果目前正与指导老师合作申请专利与撰写学术论文。


项目主持人所获重要奖项:

2023年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 特等奖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校赛 特等奖

论文与专利

发表论文20余篇,申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其中与本申报项目的研究方向相关的有:

1. Multiscal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GNSS-Derived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over Yunnan. Remote Sens. 2024, 16, 412 (第一作者)

2. Region-Specific and Weather-Depend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GNSS-Weighted Mean Temperature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over China, Remote Sensing, 2023, 15(6), 1538 (第一作者)

3. Dynamic Mapping of the Movement of Landfalling Atmospheric Rivers Over Southern California With GPS Data,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9, 46(6): 3551-3559 (第一作者)

4. 一种顾及天气的GNSS大气加权平均温度计算方法,专利号:ZL 2020 1 0518633.7 (第一发明人)

 

科研项目

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以核心成员参与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探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上海市空间导航与定位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各1项,主持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5项,科研项目基本围绕GNSS气象学与GNSS高精度导航定位这两大主题。

  1.在GNSS掩星数据处理与应用方面,指导老师联合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专家、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研究员(风云气象卫星掩星研究团队)对本项目进行大力的理论指导。 

      2.指导老师为本项目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条件和项目场地,包括实验用的硬盘,计算机等设备和双创工作室等项目场地。 

      3.算法方面,指导老师为本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为算法编写提供建设性意见。

校级

项目成员

序号 学生 所属学院 专业 年级 项目中的分工 成员类型
鞠睿 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 测绘工程 2021 项目负责、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撰写论文、报告撰写
陈安琪 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 遥感科学与技术 2022 数据获取及整理、数据分析、文档材料
杨鹏 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 测绘工程 2023 数据分析、过程检查、精度评估
贾楠 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 遥感科学与技术 2022 数据获取、软件开发、文档材料

指导教师

序号 教师姓名 教师账号 所属学院 是否企业导师 教师类型
王明华 003236 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

立项依据

基于GNSS掩星廓线数据产品,开发对流层顶识别算法,确定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流层顶的高度,分析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区域对流层顶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当地气候预测和航空应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1)     收集风云卫星掩星数据与COSMIC-2掩星数据,以后者为参考基准,评估风云卫星掩星数据的精度,为国产掩星产品提供精度分析。

(2)     基于GNSS掩星观测数据,研究三种对流层顶识别算法:基于大气温度递减率的方法、基于最低温度的方法和基于GNSS信号弯曲角的方法。

(3)     对原始掩星廓线数据产品进行空间内插,得到格网数据,在此基础上使用三种对流层顶高度识别方法,确定长三角区域的对流层顶高度。

(4)     对比分析不同方法得到的长三角区域对流层顶高度,研究差别产生的原因,并分析该区域对流层顶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多对流层顶发生的趋势,探究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

对流层顶作为重要的气象学要素,一方面因为它是对流层和平流层交界处物质交换的动力屏障,控制着对流层和平流层物质交换的平衡,另一方面对流层顶的变化也是反映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对全球气候变化监测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流层顶的研究对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和航空领域中的应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无线电掩星观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地球大气探测手段,相较于其他传统的气象观测技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高垂直分辨率、长期稳定、全球覆盖的特点,可提供平流层、对流层的温度结构。垂直分辨率为 100~200m,上对流层至30km高空温度的平均误差在1K以内,月平均温度精度优于0.2K,与大气模式再分析数据相比,其高垂直分辨率特征更适用于对流层顶结构及其变化研究。利用GNSS掩星观测资料可以精确确定全球对流层顶高度进而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

近年来,随着掩星数据逐渐成为研究对流层结构特性的主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相关领域展开研究。Khandu等(2016)基于COSMIC GNSS RO数据的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梅格纳河流域对流层顶区域温度的年际变化,发现2005年至2013年间对流层顶温度呈下降趋势。Suneeth等(2017)利用COSMIC-1的观测结果,对全球热带对流层日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下午在陆地上和清晨在海洋上的对流更加突出。刘劲宏等(2019)分析了对流层顶对加权平均温度和可降水量的影响。单映颖等(2019)利用 COSMIC-1 掩星观测资料中的大气折射率数据,采用局部协方差变换法确定中国陆地区域的对流层顶高度,分析了中国陆地区域对流层顶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郭佳宾等(2021)利用FY-3C卫星GNSS掩星数据,分析中国区域对流层顶参数变化,发现中国区域对流层顶高度以及温度随纬度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分带现象,并将反演得出的对流层顶参数与ERA-5和探空气球数据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证明了FY-3C掩星数据的可用性。Sun等(2021)基于COSMICERA-5IGRA数据集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温度、水汽和对流层顶的特征。张璐等(2021)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的时空特征及变化,探讨了与ENSO 的关系。张绍成等(2023)从 COSMIC-2 原始数据出发,对掩星反演的各级数据产品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估,以 ECMWF 气象再分析资料为参考基准,评估 COSMIC-2 卫星的 GPS GLONASS 双模掩星观测数据质量和大气参数廓线产品精度,COSMIC-2 卫星定轨天线的GPSGLONASS双模观测信噪比大多优于45dBWang等(2023)同化了COSMIC-2MetOp-A/B/CFY-3C GNOS GNSS 无线电掩星数据,对河南2021年特大暴雨进行了分析研究。廖蜜等(2023)分析风云卫星的掩星干大气温度廓线精准度特征,与国外掩星稳定性量级相当,FY-3C的温度标准偏差自2018 年稳定在1K左右。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湿润多变,在初夏具有梅雨天气,夏季经常会受到台风、暴雨的影响,洪涝灾害频发。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的频率也逐步增加,而监测、预警气象灾害的先决条件是对于该地区的气候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因此,本文拟以长三角区域对流层顶高度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GNSS掩星廓线信息确定对流层顶的高度,并分析对流层顶高度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以及其在空间上的变化特征,为该地区天气和气候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Khandu, Awange, J. L., and Forootan, 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emperature in the UTLS region over Ganges–Brahmaputra–Meghna river basin based on COSMIC GNSS RO data, Atmospheric Measurement Techniques, 2016,9:1685–1699.

Nan Sun, Lei Zhong, Chun Zhao, Ming Ma, Yunfei Fu,Temperature, water vapor and tropopause characteristic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n summer based on the COSMIC, ERA-5 and IGRA datasets, Atmospheric Research, 2022, 266:105955.

Schreiner, W.C. Rocken, S. Sokolovskiy, S. Syndergaard, and D. Hunt. Estimates of theprecision of GPS radio occultations from the COSMIC/FORMOSAT-3 mission [J]. Geophysics Research. Letters, 2007, 34: L04808.

Suneeth, K.V., Das, S.S. & Das, S.K. Diurnal variability of the global tropical tropopause: results inferred from COSMIC observations. Climate Dynamics ,2017,49:3277–3292.

Wang, Y., Jin, S. Effect of GNSS radio occultation observations on the prediction of the 2021 Henan rainstorm. GPS Solutions,2023,27:102.

郭佳宾,金双根. 利用FY-3C卫星GNSS掩星数据分析中国区域对流层顶参数变化[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1, 41(01):21-26.

高攀. 利用掩星数据研究对流层顶结构特性及大气温度与ENSO/QBO的相关性[D]. 武汉:武汉大学,2015.

金双根,王新志. GNSS气象学原理与应用[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21.

廖蜜,张鹏,刘健等.风云卫星的掩星干大气温度廓线精准度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 2023, 34(03):270-281.

刘宾,张绍成,余涛,.GNSS掩星廓线分析火山喷发中对流层顶动态变化[J].测绘科学,2023,48(02) :92-99.

刘劲宏,姚宜斌,桑吉章等. 对流层顶的变化趋势对加权平均温度的影响[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9, 44(10) :1430-1435.

单映颖,夏朋飞,叶世榕等.利用COSMIC掩星折射率数据研究中国陆地区域对流层顶高度的时空特征[J].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2019, 36(05):458-463.

张璐,曼吾拉·卡德尔,张昕等. 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的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 18(04) :8-17.

张绍成,虢盛,郑沈宇,.COSMIC-2掩星观测与大气反演廓线质量分析[J/OL].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24,1-13.


本项目基于GNSS掩星数据,开发相应的对流层顶识别算法,以COSMIC-2和风云气象卫星的掩星廓线产品为主要数据源,估计我国经济高度发展、人口密集的长三角区域对流层顶高度,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探究其与气候变化的联系,为当地气候分析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1)    无线电掩星数据获取。

获取COSMIC-2https://data.cosmic.ucar.edu/gnss-ro/cosmic2/nrt/)和FY-3E掩星数据(风云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http://satellite.nsmc.org.cn/PortalSite/ Default.aspx)。

(2)    质量检查,区域筛选。

删去不符合标准的廓线,筛选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及附近区域的廓线[经纬度(E:126;S:22;W:111;N:37)]

(3)    数据预处理,对流层数据格网化,得到垂直廓线

将目标区域分为1o x 1ox100m的格网,以每天的0000~2359为一个单位,将wetPf2atmPrf廓线数据格网化。

(4)    确定对流层顶,统计多对流层顶。

分别用CPTBACTT的方法确定对流层顶高度,分析海拔、温度、气压的时空分布特征。用LRT确定多对流层顶的结构特征、时空分布特点。探究变化规律。

(5)    对比分析COSMIC-2FY-3E的掩星产品精度。

COSMIC-2掩星观测的大气廓线数据为参考,分析FY-3E大气廓线产品质量。

时间

研究内容

202304月至 05

COSMIC-2和风云气象卫星掩星数据获取与整理,评估精度,去除不合格的廓线数据

202306月至 08

数据预处理,将掩星观测的倾斜路径归算到垂直方向(格网化),对流层顶识别算法。

202308月至 09

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对流层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多对流层顶的时空特征

202310月至次年01

论文撰写

202402月至 03

结题报告撰写

本团队已经利用2022年长三角及周边地区COSMIC-2掩星湿廓线数据,进行初步研究。项目团队前期已经开展了一定的GNSS掩星数据预处理和分析。获取了2019年至2024年全球的COSMIC-2干湿大气廓线(wetPf2atmPrf)数据和FY-3EGNOSⅡ的数据。针对廓线的可用性进行了检查,并筛选出发生在长三角及附近区域(111°E ~ 126°E22°N~37°N)的掩星事件(图12022年长三角地区掩星事件分布图)。对各月份的COSMIC-2掩星事件数量进行了统计,发现COSMIC-2在长三角地区发生掩星事件的次数比较充足稳定(2)


a                                                 b)                                                 

1 2022COSMIC-2掩星事件在研究区域的分布图。(a)带底带底图;(b)不带底图,带区域经纬度坐标。


2 201910月至20243月各月掩星事件数

   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利用2022年的COSMIC-2掩星数据,采用CPT(冷点对流层顶,Cold Point Tropopause)的判断方法得到对流层顶的高度,处理完全年的数据,并运用IDW反距离插值法,生成年平均对流层顶高度格网数据,结果如图2所示。

                                                                

3 目标区域对流层顶2022年平均高度图

统计分析了2022年各月份对流层顶(CPT)的高度、大气湿球温度等数据,分析了2022年长三角地区平均对流层顶高度、温度逐月变化,如图4所示。图5显示了2022年研究区域每日的对流层顶高度值。

4 2022年各月份平均对流层顶(CPT)高度及温度


5 2022年每天平均对流层顶(CPT)高度

利用2019.10-2024.3长三角地区的COSMIC-2掩星数据,计算统计发现对流层顶高度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季节变化(6)

   

6 2019.10-2024.3日平均对流层顶(CPT)高度

以上均为本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目前项目组已基本完成了掩星观测资料的获取,已经开发完成了基于最冷点对流层顶识别算法(CPT),并解决了数据显示等问题,下一步将继续研究基于温度梯度的对流层顶确定方法(LRT)和基于信号弯曲角的对流层顶高度确定方法(BACTT),比较各种方法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对流层顶高度时空变化特征。

该项目所需的硬件条件已基本具备,包括实验用的硬盘,计算机等设备。场地方面,项目办公室为双创工作室北辰楼111。数据方面,已获取COSMIC-2和风云卫星掩星廓线数据产品。

经费预算

开支科目 预算经费(元) 主要用途 阶段下达经费计划(元)
前半阶段 后半阶段
预算经费总额 10000.00 5600.00 4400.00
1. 业务费 7000.00 3000.00 4000.00
(1)计算、分析、测试费 0.00 0.00 0.00
(2)会议、差旅费 0.00 0.00 0.00
(3)文献检索费 0.00 0.00 0.00
(4)论文出版费 7000.00 发表论文版面费和申请专利等 3000.00 4000.00
2. 实验装置试制费 0.00 0.00 0.00
3. 材料费 3000.00 购置资料和打印、复印等1000元。购买用于项目研发过程所需的耗材,如数据存储设备等 2000元 2600.00 400.00

项目附件

  • 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基于GNSS掩星数据的长三角区域对流层顶高度时空特征研究+鞠睿.doc
    下载
结束